审批“减负”,效率倍增!全国各地市工程建设项目改革为优化营商环境添彩发表时间:2024-11-29 14:32 极简审批,在流程环节上做“减法”。规范流程精准办。先后出台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等 4 项改革实施方案,制定联合审图、联合验收、告知承诺等 30 余项改革配套措施,精细梳理 48 项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清单,制定 12 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标准化流程图,统一办事指南和申报表单,明确各类审批流程图的审批阶段、部门、事项和时限,确保“清单之外无审批、流程之外无环节、指南之外无材料”。压缩时限快速办。全面推行“多审合一”“多证合一”,通过减事项、减层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间,进一步压缩审批时限,政府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 32 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类项目审批时限压减至 27 个工作日,较省上要求时限分别缩短28、32 个工作日。一处受理同时办。全面推进“一家牵头、并联审批、一窗受理、限时办结”的“1+X”审批模式,设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区,强化综合窗口“一窗受理”功能,健全“前台受理、后台审核”机制,综合服务窗口统一收件、出件,实现“一个窗口”服务和管理。截至目前,通过武威市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办理项目审批事项 3638 项、涉及项目 850 个,事项并联审批率达 76%。 内容来源:武威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武威市:做活工改“加减乘除”法》 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宜春市聚焦工程建设项目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堵点、痛点问题,推行工程建设项目“1+N”多证联审联办,实现工程项目在取得工业用地许可后即可开工建设,推动项目早落地、早投产、早见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前移服务,明确标准实现精准对接。“1+N”主要指符合要求的工程建设项目可同时申请办理《江西省企业投资项目备案通知书》等7个证件。“标准地”挂牌出让时,交易部门同步将“标准地”出让方案、规划条件、地块“用地清单”等一并向社会公告。企业竞买成功后,在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前,由项目所在地园区管委会帮办人员收集企业联审联办申报资料,并推送给相关部门进行预审,做好核发证照准备工作。 闭环审验,高质高效加速项目落地。宜春市各审批部门按照“容缺审批+承诺制”的有关要求,对企业提交的非主审材料进行容缺审批,并在收件后2个工作日内开展“七证”联审联办资料审核。工程竣工后,依企业申请进行联合验收。符合要求的,出具验收证明文件;不符合要求的,督促、指导企业限期整改。 强化保障,规范流程助力效能提升。宜春市还积极完善建设工程审批平台使用功能,建立拿地即开工项目“七证”联审联办流程,明确项目帮办人员,为企业提供事前政策咨询、流程指导、材料辅导,事中连通审批部门与企业,积极沟通协调、督促推进,事后解难答疑、跟踪服务。完善“豁免”管理。各职能部门进一步减少“拿地即开工”项目审查、审批事项,让审批效能再提速,真正将企业的“等地期”转化为“加速期”。 内容来源:江西新闻广播《江西宜春:跑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的“加速度”》 注:内容根据各地市网站公开信息整理 往期精选 (点击标题即可阅读原文) ① 知识图谱 | 解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数据共享交换标准3.0》 ③ 奥格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管理系统全面升级!助力审批更智能、更便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