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乌鲁木齐市城市综合交通项目研究中心(乌鲁木齐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中心)组织召开了由乌鲁木齐市城市勘察测绘院(乌鲁木齐市基础地理信息中心)和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体)承建的“乌鲁木齐市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普查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最终验收会。
会议由乌鲁木齐市城市综合交通项目研究中心(市轨道项目建设中心)主持,乌鲁木齐市住建局、乌鲁木齐市数发局、乌鲁木齐市水务局、乌鲁木齐水投集团及承建、监理、审计等相关单位成员出席了本次会议。会议听取了项目成果、试运行情况、后续运维工作安排及监理工作汇报,观看了系统平台演示。经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胡楚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住建厅信息中心主任黄蓬国、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总院有限公司数字智慧院院长方恒堃、新疆兵团勘测设计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刘忠、北京建筑大学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薛重华组成的验收专家组质询、讨论和审议,一致同意项目通过最终验收。
2021年6月,乌鲁木齐市成为全国第一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为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决策部署,通过冒溢点雨污管网普查等,全面汇聚与整治乌鲁木齐市城市基础空间地理信息数据,为提升城市精细化、智慧化管理水平,促进业务管理模式向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做好数据支撑。
历经12个月,在项目组团队不懈的努力下,乌鲁木齐市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普查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取得了显著成效:接入雨污冒溢点物联网监测数据,海绵城市专项冒溢治理工程建设项目等数据,对乌鲁木齐冒溢点及周围雨污管网进行三维可视化监测,展示冒溢点及其治理工程的空间分布,雨污管线排水流向的三维效果等。通过城市污水液位、降水监测数据,查看、分析整个雨污冒溢过程,为冒溢点的治理提供数据支撑;同时可协助相关业务人员对城市冒溢的形成原因、管线设计合理性等进行辅助分析。
海绵城市监测设备实时接入
冒溢点周围排水流向分析
项目汇聚了主城区6类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约3800千米,结合系统地上地下三维可视化分析功能,形成了“乌鲁木齐主城区城市地下排水管网一张图”,地下空间市政基础设施三维立体化展示与数据管理。在道路开挖、地下管线施工设计前,可为业务人员提供施工道路地下管线直观分布图,可以避免因管网分布不清导致的道路重复开挖、管网破坏情况。
城市地下管线管廊
为乌鲁木齐城市信息模型的建设和推进奠定了数字空间底座基础在大量数据的融合、集成基础上,整合汇聚了城市级海量多源异构数据,为城市提供全空间、全要素和全生命周期的城市数字化管理能力。城市实景三维
汇聚了全市城镇、农村既有房屋建筑,实现对房屋建筑年代、结构、高度、抗震、安全隐患等房屋建筑指标的分析,形成了“全市三维建筑物白模一张图”,为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城市体检等工作应用场景提供了数据参考底图。
房屋建筑年代分布
本项目建设中,实现了在建工程项目的三维空间落图与项目全审批流程、责任主体等数据的归集;对工程项目建筑单体进行空间落图与属性数据的归集。项目建设为乌鲁木齐市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及房屋建筑落图赋码机制探索了有效经验,可为全市建筑落图赋码数据管理与归集提供系统支撑。
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数据管理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数据模型,开发建设了工程施工进度模拟、塔吊运行模拟、工地现场监测数据的集成,实现了工程项目现场三维可视化监管,辅助提高主管部门对工程建设施工现场的监管水平。
基于BIM模型的建筑、吊塔运行模拟
乌鲁木齐市雨污管网等基础设施普查及地理信息系统建设项目历经重重考验,终验成功,这一里程碑标志着项目团队的辛勤付出取得了显著成果,为乌鲁木齐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带来了积极的影响。然而,创新和优化永无止境,在庆祝项目成功的同时,也要持续开展系统优化与服务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打造数字城市公共数据底座,支撑数字城市可视化管理深耕细作数字城市公共数据底座,进一步集成乌鲁木齐城市空间信息、基础设施、社会经济等多源异构数据信息,支撑数字城市可视化管理,构建全面、精细、动态的城市数字孪生体。在不断完善的城市信息模型底座的基础上,以科技为驱动,助力海绵城市的构建与可持续发展,为乌鲁木齐海绵城市的建设与管理提供更加强大的技术支持,有效提升智慧城市“韧性”,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促进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平衡。探索挖掘城市信息模型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业务场景下的应用未来,系统还将不断完善城市模型信息,探索挖掘其在城市更新、老旧小区改造等业务场景下的应用,充分发挥平台的基础性作用,协助构建智慧城市协同发展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