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法规处处长卿文峰的现场分享:
特别感谢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和大家进行分享和交流。
今年是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试点五周年,明年可以说是全面改革的五周年,在接手这项工作后,我们的第一反应就是要好好总结这五年的成绩,但更要给大家鼓劲,确定改革方向,继续往深里走、往优里走,要有更大的决心和举措,能有这样的机会,我认为非常值得珍惜。而且这一次办会是“企业提出,政府指导”的形式,将广州选为举办地也体现了广东改革开放的思路。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企业和社会力量,能够支持和关注工改工作,通过政企、政社等形式让工改工作做得更深、更远、更实。
下面,我将对广东这五年来开展工改工作的探索实践以及一些思考作简要汇报。
01
基本情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优化营商环境和“放管服”改革有关工作。2018年5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2018] 33号文,广州、深圳开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2019年3月14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 [2019] 11号文要求全面开展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在此基础上,我们也有两个试点城市:肇庆和清远。
图一(来源于:卿文峰《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18年:广州、深圳开展改革试点工作,对接国家工程审批系统;
2019年:全省21地市制定实施方案建成审批系统,完成与省、国家系统互通;
2020年:完成“四统一”改革总任务;
2021年:实现全省工程建设项目“一网通办”;
2022年:精简工程建设事项审批至60项;
今年是总结思考和为下一步做全面设计的一年。在今年,我们提请了省政府领导小组召开工改领导会议,现在还在排期中(注:即会议召开时间2023年8月25日)。同时,我们针对工改五周年开展了全省表扬工作,评选出了“广东省工改十大创新案例评选”,相关成果在活动现场进行了同步展示。此外,我们还拍摄了主题宣传片,计划在全省的工改会上进行发布,等会议召开后有需要我们可以和大家分享。
02
总的来讲,有以下几个成效:统一了审批流程;统一了信息数据平台;统一了审批管理体系和监管方式;建立了1+N的审批制度框架。刚才提到,在国务院部署下广东有一个改革总体实施方案,省级层面出台了90多份文件,全省各地市共出台了1300多份若干配套改革措施。完善审批管理体系
图二(来源于:卿文峰《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
运用“一张蓝图”统筹项目实施,快速推动项目生成落地见效。截至2023年6月底,全省共有1428个项目通过”一张蓝图”前期项目策划生成,7526个项目应用了区域评估成果促进快速落地,水电气等报装纳入系统管理的项目数9030个。
深化“一个窗口”的综合办理。我们在走访企业的过程中感触特别深,政府放了但企业也要能够接住,企业也要有一定的能力和水平。在走访过程中我们发现,一些大企业比如说经常有报建项目的企业,报建员是固定、稳定的,而且对政府运作模式或者说对工程流程本身就比较熟悉,这类人特别欢迎工程审批制度改革,因为他们对于流程、标准以及材料准备、和政府之间的对话都非常熟悉,工改每往前走一步都可以很好适应。
同时,我们也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综合窗口的工作人员干着干着就成了企业报建员,可能各个省都会有这样的情况。帮办和代办服务一定是双向的,我们在制定制度或者往前推进制度的时候,可以进行分类和分层次研究。
图三(来源于:卿文峰《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
我们开展工作时经常把系统打开,把所有在系统上报建的项目拿出来研究。在系统上,找到有名有姓能够联系上的报建员有5000多名,我们这一次发的问卷调查就是点对点发向他们,我们发出了1000份,最后收回了700多份问卷,感觉进一步加强政企之间的沟通还是有必要。去年我们也做了一个评估,各地在不断压缩时间,可以说是“又好又不好”。好的话就是越来越精简,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用时是66个工作日,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现行工程内用时是80个工作日,一般社会投资项目是72个工作日,小型是39个工作日,这是我们围绕全省项目统计出来的用时,我们也希望在提高效率的同时更要注重好质量和安全,统筹好社会、经济效益各方面以及投资管控。统一审批服务平台
图四(来源于:卿文峰《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
依托“数字政府”,我们省和21个地市都建成了工程审批管理系统,省系统是独立建的,各个城市是分建。目前,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广东经济差别比较大,珠三角和粤东西北地区经济水平差距大,我们也在思考是不是可以分不同情况进行一些统建,最近我们准备去一些省份进行调研,对审批系统模式进行优化。到目前为止,全省通过工改系统在线审批项目已经超过13万个。 推动工程建设审批数据互联互通,实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做得还可以,覆盖了各部门和市、县、区、乡镇 (街道)各层级,实现统一受理、并联审批、实时流转、跟踪督办、信息共享。各地市的城市工程审批系统与省工程审批系统、国家工程审批系统实现纵向联动。至于横向到边,客观来讲,我们感觉到和六个部门、九个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始终还存在着一些不太顺畅的地方,这也是各地向我们反馈最多的问题。建成省、市两级工程审批管理系统,实行“一网通办”。从2019年开始,我们建成了省市两级审批系统实行一网通办,主要是政数局会同六部门重新梳理了省市县区的工程建设审批事项清单和业务标准,在第一阶段一网通办系统实现了统一入口,后面的四个阶段还是从工程审批系统去入口。我们总结了广东各个地市的经验,当然可能不够全面,也可能对经验总结不是特别到位。
图五(来源于:卿文峰《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
在改革过程中,涌现了一批优秀的改革做法和经验,比如深圳实行的技审分离、广州的工程建设项目体验官“分阶段核发施工许可证如:规划施工两证联合办理,同步出证、拿地即开工、房屋建筑工程分期验收、验收即发证门牌号码“数据共享、提前预编”等。我们通过发放问卷邀请了第三方进行评估,向社会发出去1000份问卷,样板覆盖了21个地级市,回收了有效问卷728份。03
今年,我们评选出了“广东省工改十大创新案例”,因为现场有展板,所以此处我只做简单介绍。生态厅试行的豁免30大类61小类环评项目、深圳的多规合一项目生成、佛山的联合网办做得相对比较实。韶关地处粤北,经济相对弱,但是政务服务还是很用心用力,我们也去县里面调研,政务服务大厅都做得非常不错,市级园区和县一起形成了“1+2+10+N”的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帮办代办绝对不是一个标准,是针对不同企业、不同项目采取的帮办服务具体措施。
图六(来源于:卿文峰《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
改革五年,确实也碰到了改革深水区。
审批系统功能仍不够健全,各相关系统之间的联通仍不够畅顺
企业普遍也反映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中的“减”的效果最明显,但企业依旧认为事项烦琐、部门多、耗时长是项目申报过程中的主要困难。数字政府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事项中的建设依旧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也就是企业认为平均需登录不少于两个系统才能完成申报事宜,且企业反馈系统稳定性和兼容性比较差。压缩审批时限和保障服务质量存在一定程度的矛盾,同时还有容缺受理与告知承诺的事后风险较高。
部分地市改革动力不足,改革停滞不前和缺乏创新勇气
现在我们也感觉到部分地市改革动力不足,除了各地市的工改办基本是靠工作专班,人员上、精力上都面临着困难,所以我们去调研的时候都是不断给大家鼓气。今年我们换了方法,以表扬为主,告诉大家这项工作要不忘初心,继续走下去。
审批时效轻质量重审批轻监管,存在把关不严和后续监管不到位
这也是大家作为审批部门最担心的事情。因为问责的棒子始终在,而且工程质量是百年大计,它是一个凝固的艺术,有社会和经济效益,绝对不是项目落地了,终身责任就没有了,所以大家还是非常关心后续监管方面。
我认为技术不是问题,还是部门壁垒问题,各相关系统之间的连通仍然不同顺畅。改革创新经验有,但是因为没有把它固定下来,所以很难全面推广。
04
深化措施
处理好工程审批效率与质量安全关系
处理好法律制度及规范滞后与改革举措合法性关系
处理好工程审批系统与其他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关系
处理好改革与执法检查标准不匹配关系
围绕着五个关系,我们的初步思路有四大举措:制度再设计、流程再优化、部门协作更紧密、整体效率再提升。
01 制度再设计
图七(来源于:卿文峰《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
我们想对现行梳理改革举措中与法律法规相冲突的地方提出修订建议,因为有些不是在省级权限。同时,通过充分论证进一步精简审批事项,现在已经不是到了减效率的时候,如果要减只能说减事项才能提高效率,而不是一味提高效率。事项能不能减下来?确实不能站在部门利益角度来看待这件事,所以我们觉得要推动这件事只能靠立法。我们和司法厅进行了初步沟通,也取得了初步支持。
流程再优化主要还是落实部里的“三化”要求,制定广东省2023年审批事项清单,实行标准化清单管理;优化市政公用服务推动纳统;优化联合验收的方式。因为我们在调研过程中联合验收企业的反应也褒贬不一,但主要还是协同的问题。如果协同能处理好,联合验收可以做好。进一步发挥各级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作用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加强办公室人员力量,健全工作配套制度和工作机制门优化审批协同机制。根据数据标准3.0,开展工程审批系统升级改造推进工程审批系统与建筑市场、质量安全、房屋管理等相关系统互联互通和协同应用,推进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加强督办力度。省、市工改办要加强日常工作联系和协调,通过线上排查、线下督导等方式,深入查找各地区改革共性问题,督办相关责任部门,压实整改主体责任,确保专项整治工作落实到位、取得实效。强化业务培训,固化领导小组,加强改革工作相关领导、业务人员和办事群众的培训力度,实现培训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总得来说,要完善审批服务机制,深化一窗综合服务、帮办代办服务,规范审批用时,实现项目审批提速增效。
图八(来源于:卿文峰《广东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探索与实践》)
我想重点介绍下正在探索的“观察员制度”,邀请建设领域的全国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让他们作为观察员,从他们的角度看工改,如果工改需要推动,以他们委员和代表的力量帮我们推动这项工作。另外就是“试点城市”,广东也正在积极申报,既然申报了,我们也会在部里的指导下认真研究,完成这项工作,争取再探索一些经验。我的汇报就到这里,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扫码获取完整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