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速递|三大专题论坛,33位专家,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化年会分论坛内容抢先看

发表时间:2023-08-17 10:04

由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主办,武汉市人民政府承办的中国城市规划协会信息化年会暨数字化转型背景下的城市信息化论坛,即将于2023年8月18日—19日在湖北武汉召开。本次大会设有3个专题论坛,33位专家学者将向大家分享前沿见解,共谋智慧城市发展之道,重点聚焦于探讨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的建设,探索规划、建设、管理一体化对空间治理的影响,研讨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治理数字化中的应用。精彩话题涵盖城市空间数据治理、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应用实践等众多方面,共同助力数字化技术赋能城市转型。让我们共同展望城市发展的数字蓝图,共享智慧,共谋发展,共创未来。


专题论坛1:
城市数字基础设施和信息平台建设




主持人


图片

张晓宏

厦门市规划数字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报告人


图片

应   申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教授,武汉大学地理信息与地图科学系主任

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
赋能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

报告简介:自动驾驶是当前产-学-研-政共同关注的一个领域,高精地图是刻画现实交通环境、融合交通规则、指导车辆行驶的基础和平台,是实现自动驾驶的核心和关键。本报告介绍高精地图的发展和内容,描述高精地图与自动驾驶等级的关系,重点讨论高精地图有效支撑城市基础设施数字化,赋能智慧城市建设和智能交通。


图片

杨   滔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自然资源部智慧人居环境与空间规划治理技术创新中心副主任

以场景迭代为导向的
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

报告简介:城市信息模型平台作为城市重要的数字基础设施之一,面临全要素数据融合的宏大目标、以及管用和好用的现实需求。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本报告认为: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应针对有限对象、有限目标、有限能力,从城市中人、财、物等不同方面的需求入手,探索多时间和空间维度的“场景体系”,以场景中的“业务流程决策树”搭建与数据、模型的关系,形成以场景为核心的“数据-模型生态系统”,在应用之中不断迭代数据、模型与场景,建构起面向城市巨型复杂系统的数字化演进机制,逐步演化并形成理想状态下的全要素、全周期、全开放的城市信息模型平台。


图片

杨柳忠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住房城乡建设部遥感应用中心)研究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技委协同创新专委会委员、智慧城市专委会委员

城市空间信息与城市现代化治理

报告简介:简述城市信息模型(CIM)的发展进程,交流CIM模型构成及单体化、语义化、序列化、均衡化等概念思考,以及CIM数据治理、CIM平台的科研与建设进展。


图片

张曼平

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数据管理中心技术总监、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数据筑基、技术赋能、业务增智
——深圳市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与实践

报告简介:深圳市秉承“业务与信息融合共生”理念,基于实景三维空间底座,打造了集数据能力、技术能力和业务能力为一体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通过构建二三维一体化数字底座、建设“一张图”体系、推动标准单元全要素信息集成等工作夯实数据基础;沉淀业务规则打造一键核查、辅助选址等工具,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多层次空间论证、选址预审等业务分析;构建通用审批框架,支撑空间规划全生命周期在线管理、业务审批全流程网办;集成二三维可视化辅助决策分析能力,支撑建设项目在线会审会商,逐步实现数据筑基、技术赋能、业务增智。


图片

毛炜青

上海市测绘院地理信息管理与应用处处长、上海市测绘院政策研究室主任

上海城市规划时空基底建设与探索

报告简介:近年来,我国正在大力推动数字化发展,推进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驱动生产、生活、治理方式的全面深入变革,包括空间信息在内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作为建设数字中国的基石,已成为支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性公共基础设施。本报告从上海市规划资源业务需求出发,面向未来数字孪生城市的业务和技术发展方向,分析当前地理信息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以时空数据为核心,构建可承载、可吸纳、可赋能的时空基底建设途径和实践过程。


图片

高   山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技术总监、正高级工程师

夯实城市数据基础
打造武汉数字空间底座

报告简介: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是城市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基础设施,是建设数字社会、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基础,数字空间底座是联接城市物理空间、社会空间和城市运行的重要载体。报告对城市数字空间底座的定义、内涵和组成进行了思考,并结合武汉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空间底座建设实践,对其中的若干关键问题和进展进行了探讨。


图片

张志强

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大数据中心部长

宁波市域空间治理
数字化平台建设与探索

报告简介:主要介绍在浙江省数字化改革背景下,宁波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深入贯彻市委的战略部署,积极谋划国土空间治理数字化改革,构建以“平台+大脑+应用”为特色,以作为支撑全市的空间中心为定位,以数据共享、监测预警、管理协作为特点的宁波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解决了省域到市域空间治理“最后一公里”难题。以宁波市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建设与探索为主题,分析当前空间治理需要面对的问题和需求,结合宁波实际,提出了城市级的空间治理支撑的数字化解决方案,从平台架构,能力体系,数据治理、应用实践以及成效方面加以阐述,将宁波在空间治理探索实践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分享。


图片

袁   星

厦门市规划数字技术研究中心业务服务所所长

厦门市城市空间数据底座建设情况

报告简介:自2018年起,厦门作为试点城市开启CIM平台建设实践探索之路,通过搭建一个数字空间底座,探索覆盖市、区、园区多级的“多节点”部署的业务和技术框架,为政府、企业、社会公众提供时空数据共建共享、时空算法模型沉淀、业务协同互通、资源可视化展示等方面的空间赋能,助力智慧城市建设。基于厦门市CIM平台的空间能力,各行业、各领域的CIM+应用正在加速积累,有效促进了各领域业务信息互通,紧随城市建设和应用需求的拓展不断完善,平台将通过持续迭代和“自生长”,全方位开放式赋能城市各行业,全面服务现代化城市治理。


图片

彭进双

奥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思考与探索

报告简介:以数字化转型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已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特征。但面对老问题新形式,我们城市的数字化程度还远远不够,数字化的方法路径也值得进一步思考。如何做好城市数字化的基础部分,使之成为能用好用的数字基础设施,像城市水电气热基础设施一样凸显其公共性基础性,“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的探索与实践为此打开一扇门,提供一种途径。本报告阐述对“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基本概念、建设意义、主要内容的理解以及如何做好“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基础工作(统一标识、标准地址和CIM基础平台),重点阐述对现阶段CIM基础平台的一些共识和做法,探讨应该做什么不做什么、怎么做、能否花小钱办大事,以及做到什么效果。


图片

李   磊

苍穹数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智慧城市事业部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面向全过程管理的城市数字
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建设关键技术研究

报告简介:结合目前智慧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自主核心GIS+RS引擎为基础,创新性融合视频投影、AI识别等技术,探索资源融合治理、全域动态感知、镜像仿真模拟、场景虚实融合、智能分析研判等关键技术,建设面向全过程管理的城市数字基础设施信息平台,并与城市规划、基层治理、地下空间、应急救灾等城市应用场景相结合,打造全空间、强感知、智决策的智慧城市数字空间。



专题论坛2:
规建管一体化和空间治理


主持人


图片

武静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副院长


报告人


图片

钮心毅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时空大数据支持的
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实施评估

报告简介:国土空间规划实施评估是建立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的下阶段重要工作。城市空间格局是超大城市总体规划核心内容,也应是规划实施评估核心内容。时空大数据可以作为一种有效技术手段,能够支持对城市空间格局规划目标、规划策略的实施评估。报告以上海为案例,以采用时空大数据测算空间格局演化趋势,评估空间格局变化与总体规划目标的一致性,评估相应行动策略的实施成效。


图片

章   飙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高级城市规划师

基于数字化平台
的城市三维空间精细化管控思考

报告简介:伴随着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能力的提升,城市设计管控的精细化、规建管的一体化、管控能力的智能化将成为政府、市场、社会三大主体的共同目标。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技术进步与变革为城市三维空间形态管控带来新机遇。如何运用数字化技术,更加理性地对城市空间形态进行管控,成为重要的探索方向。基于计算机的辅助决策,已能够处理传统城市设计难以想象的数据规模,而且还能更加有效地提升设计管控的精度、维度,数字化平台建设成为城市三维空间精细化治理的重要手段。城市设计管控中的数字化技术应用能够实现设计意图的无损与精确传导,提高日常管理工作效率与精准度,为多元主体的协同决策提供平台,推动城市空间治理的发展进程。


图片

赵丽元

华中科技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基于多源数据的城市建管决策支持技术

报告简介:基于武汉市路网与用地空间数据,介绍路网脆弱性识别方法,并分析土地利用与路网脆弱性的关联性,解析路网脆弱性的成因机制。提出基于GIS的改善路网脆弱性的集成优化模型,通过计算机优化仿真技术,得出改善路网脆弱性的用地空间布局优化模式。从源头上探讨路网脆弱性改善策略,以提升城市道路交通应急保障能力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基于城市用地、建筑、PM2.5、地表温度等多源数据,提出城市通风廊道、PM2.5空间数值模拟与优化技术,结合多情景模拟方法,从空间要素的设计与管控视角提供针对性的通风效能优化措施与PM2.5缓解策略。


图片

唐忠成

广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自动化中心高级工程师

实景三维赋能城市
高质量发展的广州实践和探索

报告简介:广州作为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的先行者,围绕数字政府改革和智慧城市建设总目标,结合国家和自然资源行业管理应用有关要求,介绍在实景三维快速推进的大背景下,广州已打下的良好多层次三维数据资源基础,并深入拓展与业务的融合,从“规、建、管”三个方面赋能规划和自然资源业务应用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建设探索。


图片

余   磊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城市仿真实验室,武汉市规划研究院(武汉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基于数字孪生的规划实施全过程

报告简介:为进一步提升规划的“主动实施”和全程监测能力,建设贯穿全周期实施监督的数字化体系,本报告依托武汉城市仿真实验室,运用数字三维技术和数字孪生理念,全过程串联规划编制、审批管理、建设实施以及城市运行等各阶段,全面强化规划统筹作用,打通从规划编制到实施与运营的“最后一公里”,形成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全流程监测并向城市运营延伸的路径与经验。


图片

周   宝

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调查监测中心(杭州市地理信息中心)高级工程师

基于“二维土地码”的
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治理应用

报告简介:杭州围绕“一块地”规划、建设、管理全生命周期数字化治理的目标,以“土地码”技术集成应用,推进自然资源空间的智慧治理,通过数据共享、流程再造、业务协同,以数字赋能提升投资审批效率,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本次报告从应用层面介绍了杭州基于一块地在规划实施和用途管制上的探索和实践,主要为三个方面:一是创建了以“二维土地码”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流的理论和方法体系,二是研发了 “二维土地码”的全生命周期信息流的支撑技术,三是基于“二维土地码”,构建了“一块地”为对象的全过程信息集成体系和全过程审批服务体系。


图片

钟   昊

长沙市规划信息服务中心技术总监

基于实景三维的城市“规建管”应用实践

报告简介:在实景三维中国建设大背景下,结合信息化创新技术,探讨如何构建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底图及基础平台框架,并聚焦实景三维技术在城市规划、建设及管理中的应用思路,发掘实景三维数据价值,拓展探索多个行业三维应用。


图片

江   明

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数字化设计研究中心主任

数字化技术在智慧城市建设中的综合
应用——以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为例

报告简介:以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项目为例,介绍通过数字化手段如何在设计、施工、运维阶段支撑城市级工程建设。在设计阶段,基于BIM技术打造商务区“综合设计一张蓝图”,实现全专业的综合设计协同,解决跨单位的设计冲突,优化设计方案。施工阶段,以数字化方式协调诸多参建单位基于BIM综合模型开展项目管理,解决施工现场实际问题,支撑项目建设降本增效。在竣工交付阶段,搭建汉口滨江国际商务区数字底板,建设城市建、管、营一体化平台,打造智慧交通、智慧安防、能源管理等八大版块,助力商务区的品质提升,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图片

程   洋

上海图源素数字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智能数据驱动的规建管一体化实践探索

报告简介: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规划的动态化、管控的智能化、运营的多元化、协作的一体化,将成为城市建设各参与主体的共同目标,而规建管的强空间诉求也需要基于数字技术“重”探索对国土空间的“认识”,从而实现资源要素保障和空间优化配置。本报告阐述构建空间要素信息可识别、可追溯、可关联的智能数据方法,从而揭示空间形态与内部包含的多元信息,进而探讨对国土空间的多维度认知;然后聚焦规划动态化管理、实施智能化管控、运营多元化谋划、多主体协作一体化等业务需求,探讨基于智能数据的规建管一体化应用模式,从而助力国土空间治理和精细化规划建设管理。


图片

齐宁林

众智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

以码为链 空间智治
——数字国土空间地方实践

报告简介:本次分享聚焦湖北省“一码管地”建设,以咸宁、孝感、武穴等地实践经验出发,搭建“用地智管”“供地会商”“公众智查”等应用场景,发挥“码”的优势和作用,实现资源管理全流程赋码、用码以及核码,以“码”为桥梁,促进数据要素跨业务、跨部门互联共享,增强业务协同能力;以“码”为纽带,串联全业务流程,有效支撑各业务环节监管到位;以“码”为枢纽,提供便捷、丰富的“码”上服务,最大化发挥自然资源数据在公共服务领域的价值。



专题论坛3:
数字孪生和城市治理数字化


主持人


图片

徐万明

成都市规划编制研究和应用技术中心副主任


报告人


图片

吴华意

武汉大学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基层社会治理的
多元信息跨域集成创新与实践

报告简介: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基石,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对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基层社会治理中的主要痛点,主要体现为缺少协同导致的碎片化:政民联通碎片化、权责观念碎片化、服务供给碎片化和事务管理碎片化。本报告提出以“城市事件认知智能化、城市治理过程数据化、城市多元服务协同化”为技术路径,突破社会治理要素关联匹配、政务大数据实体融合、政务服务融通等技术难题,解决我国社会治理缺少协同导致的碎片化问题,实现以数据化为基础,智能化为手段,智慧化为目标的基层社会治理多元协同模式。本项目成果在深圳、杭州等城市获得应用并取得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图片

王   伟

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城市管理系主任、副教授

数字孪生下城市治理新景观:
无限场景与“智”序井然

报告简介:我国城市管理经历了从“网格化”到“一网统管”,从“数字城管”到“运管服平台”的发展历程,城市高质量发展需要精细化、智能化的治理方法。然而,智慧城市管理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需要我们思考城市管理深层次的问题,对城市及其发展机理有系统的认识。尊重“城市生命体”演进发展规律,遵循“需求索引,业务驱动”的基本原则,构建可持续演进的开放平台,引导广泛的社会参与,鼓励共同参与、共同奉献、共同获益,构建政府、企业新型生产关系。从末端治理的U型模式向溯源强效的O型模式转变,真正实现数字赋能。


图片

周应龙

上海智慧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以数字孪生促进
智慧城市建设的探索实践



图片

潘   芳

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城市治理与传播研究中心主任

城市体检推动城市精细化治理探索



图片

张晓东

北京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数字技术规划中心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数字技术与规划转型:
迈向新范式、新服务

报告简介:建设数字中国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规划行业应主动转型,加快数字技术赋能,面向城市、区域、国家等不同层级的经济社会发展整体格局开辟新领域、新赛道,迈向新范式、提供新服务、创造新效益。一是,科技革命、产业革命下的规划新范式,是能够有效应对城市复杂性的范式。新范式可以更精准地对城市全域全要素,进行可计量、可监测、可追溯的量化描述,推动规划向全时空要素统筹、全发展阶段衔接的更高阶段迈进。二是,构建多服务对象、多时空格局、产学研用一体化的新服务。新服务可以延展规划治理的时空格局,既能在大的尺度上开展区域协同发展规划,又能聚焦个体需求,营造城市生活圈;既能向后研判历史,对于规划实施及时开展评估,又能向前谋划未来。


图片

周宏文

重庆市地理信息和遥感应用中心党委书记

重庆智慧国土总体框架设计与展望

报告简介:数字化、智慧化的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是数字社会社会经济文化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载体。近年来,重庆市着力推进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的全面深化改革,以全域数字化推动治理模式变革、方式重塑、能力提升。面向助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资源要素供给,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总体目标,辨析“智慧国土”概念内涵,认为“智慧国土”是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将国土实体空间与数字孪生空间精准映射、有机融合,统筹运用数字化技术,促进自然资源和国土空间各项功能彼此协调运作,满足人民高品质生活需求,实现国土空间整体智治的一种新治理模式。提出以四大体系为核心的重庆“智慧国土”顶层设计,即“以人为本的价值体系、智能融合的技术体系、贯通高效的协作体系、整体智治的应用体系”。


图片

胡忆东

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主任

数字孪生与城市治理现代化探索与实践



图片

钱   欣

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信息中心副主任

上海“一江一河”规划治理探索与实践

报告简介:“一江一河”是上海市践行“人民城市”重要理念的标杆性区域,也是上海城市核心区空间规划理念持续探索与传承的代表。上海“一江一河”的历史变迁与功能更替。黄浦江两岸从昔日的“工业锈带”变身为今天的“城市秀带”和“发展绣带”,成为承载市民公共生活的靓丽“会客厅”,进入更加关注品质、魅力与人文关怀的新阶段的空间治理新阶段。“一江一河”建设规划实施评估,使用大数据的功能刻画,分析“一江一河”建设世界级滨水区的成效和短板,推动彰显能级的水岸、活力共享的水岸和人文荟萃的水岸的逐步实现。多元大数据对城市空间的研究在提升规划水平和城市运维能力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图片

罗   亚

上海数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总裁

面向国土空间数字化治理的
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实践与思考

报告简介:《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2021—2035年)》将“建设智慧国土”确立为战略目标任务,明确要求“建设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正式步入实施监督阶段,面向规划实施监测网络的建设目标,现有信息化支撑仍存在一定差距和待攻关的难点问题,亟需以国土空间规划实施监督管理的需求为牵引、问题为导向,从空间感知、数据治理、智慧赋能、场景联动、网络贯通、生态协同等六方面推动规划实施监测网络建设,将各级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汇聚连接成实施监测“一张网”,逐步形成基于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的数字化空间治理体系” ,为实现可感知、能学习、善治理、自适应的智慧规划提供支撑。


图片

张鸿辉

广东国地科技联席总裁

基于GeoAI的城市空间
智慧治理实践探索

报告简介:面向当前城市治理转型的迫切需求,结合前沿的地理空间智能治理思路和方法,首先从管理认知升维的角度,围绕城市“规建管”全过程,设计城市“空间治理”概念模型。其次,从技术能力升级的角度,探讨了“大数据、大算力、大模型”在推动城市各环节智慧化治理转型中的关键支撑作用,探索基于GeoAI的城市治理新路径。最后,从管理水平提升的角度,结合项目实践应用案例,分享了各地结合地理空间大数据和地理空间智能算法(动态感知、智能推理和知识发现)在辅助国土空间科学管控、城市建设智能管理、城市运营精细治理等典型业务场景的探索经验,分享了上述治理思路和方法落实地的过程。


来源:武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