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基于BIM报批审查系统项目

发表时间:2023-01-15 10:04

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临空经济区(廊坊)坚决落实省委、省政府深化城市设计、深化产业设计、深化空间布局的总体要求,全力打造廊坊临空经济区城市信息模型(CIM)平台,以工程建设项目三维数字报建(BIM 报建)为切入点,推动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改革从行政审批提效向计算机辅助审查提速的转变,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本项目开展廊坊临空经济区城市信息模型(CIM)构建关键技术研究。通过对廊坊临空经济区现状基础和需求进行调研、分析,对经济区城市信息模型(CIM)构建关键技术进行总体设计,提出设计思路,理清建设内容和技术要求,为标准规范体系及标准、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进行工程建设项目审查审批和城市信息模型平台(CIM)的建设、实施、验收和运行维护提供依据和技术指导。


解决的问题


当前的CIM平台建设过程中,在数据处理方面,BIM数据可以达到部件级乃至零件级的精细描述,而面对大体量、精细化的BIM数据,如何生产存储和更新、如何更高效精准地应用数据等,都需要做大量的工作。BIM本身数据的处理以及高效地载入和组织是一个难点。其次,在技术研发方面,不论是基于GIS还是BIM等技术来搭建CIM平台,目前都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BIM技术对大场景城市级的支持较弱,GIS对部件等建筑单体级的模型支持较弱,这都是需要攻关的难题。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廊坊临空经济区优化、创新了新的数据格式,大大增加了BIM数据处理以及高效载入的效率。另一方面,在平台引擎方面,对传统的三维引擎进行了重大的修改,能高效满足大场景GIS与城市部件BIM的支持能力。

总的来讲,通过本项目一方面就是要推进BIM、CIM 技术在工程建设项目全流程、全覆盖的应用,实现机器辅助审批,减少审批过程中的人工干预,为项目审批提质、增速,建设智慧城市的基础平台;另一方面就是要逐步推进 BIM、CIM 技术在社会管理领域的应用,实现依托数字孪生城市的创新发展。


实现的价值


(一)实现对建筑全流程覆盖,大幅降低跨部门协同沟通的时间成本。通过对各个阶段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型审批,利用每个项目独有的项目编号在系统管理中将所有阶段的结果串联打通,打破传统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的信息孤岛,通过平台整合更新模型数据,并将审批成果备案,实现多个部门在同一平台上的共同审批,减少了原有在多个部门间基于纸质材料开展人工审批浩大工作量,避免了在工程建设审批领域容易出现的跨部门协同沟通的难点,将审批时间大幅压缩。可实现中小型项目及产业项目建设工程审批流程临空经济区规划建设局至少可优化减少4个工作日。


图片14.png


(二)审批标准智能审查,减少企业办理审批跑动次数。通过规范约束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的报批审查辅助系统对区内项目的建设规划、方案设计、施工审查、竣工验收阶段的电子报批,当前新奥研究院、临空家园、航企服务保障区等各工程建设项目均参与BIM报批审查,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项目技术审查达35个,评审50余次,通过三维可视化方式,半天内完成10余个项目评审,降低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大大提高了审批效率,减少了企业跑动次数。


图片15.png



(三)实时同步审批数据,构建审批动态数据底板。利用建筑信息模型(BIM)报批审查辅助系统,将通过审查的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型和其他指标数据直接同步更新在城市信息模型(CIM)基础平台当中;并将审批结果上传至MIS系统为下一环节提供数据结果支撑,做到“一步操作,两项结果”。目前已经实现在保证城市数据动态实时更新的同时,层级数据共享率达到100%,确保了审批流程的规范性和可控性,为构建自贸区数字底座提供建筑信息模型(BIM)模型支持。


图片16.png